摄像的行为主体是拍摄者、被拍对象及摄像器材,以被拍的对象为基准调焦,将画面记录于摄像器材。摄取画面的操作过程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摄像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淡入、切换及叠化等。在起幅的广角阶段和落幅的长焦阶段以及变动镜头焦距或移动机位,始终使镜头画面框架对准被拍对象进行拍摄。
技术标准
聚焦(清晰度)、曝光、稳定、色彩(白平衡)
画面美感
构图、色彩、表现力(感染力)
节目主题
节目主题、层次
准
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适当的时机,推和摇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构图。
一句话:固定(静态构图)镜头和运动(动态构图)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画面的抓取、构图应准确、和谐。
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是电视节目运用为频繁、为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客观性角度拍摄的画面就仿佛观众在现场参与事件进程、观察人物活动、欣赏风光景物一般,画面平易亲切,贴近生活。主观性角度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主观性角度由于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容易引起观众的强烈的心理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