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变频技术诞生背景是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广泛需求。传统的直流调速技术因体积大故障率高而应用受限。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力电子器件普遍应用了晶闸管及其升级产品。但其调速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1968年以丹佛斯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开始批量化生产变频器,开启了变频器工业化的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开始,脉宽调制变压变频(PWM-VVVF)调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处理器技术的完善使得各种优化算法得以容易的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VVVF变频器技术实用化,商品投入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早的变频器可能是日本人买了英国专利研制的。不过美国和德国凭借电子元件生产和电子技术的优势,高端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步入21世纪后,国产变频器逐步崛起,现已逐渐抢占高端市场。上海和深圳成为国产变频器发展的前沿阵地。
,首先要搞清楚“OU”报警的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变频器在减速时,电动机转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的速度加快,转子的电动势和电流增大,使电机处于发电状态,回馈的能量通过逆变环节中与大功率开关管并联的二极管流向直流环节,使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所致,所以我们应该着重检查制动回路,测量放电电阻没有问题,在测量制动管(ET191)时发现已击穿,更换后上电运行,且快速停车都没有问题。
拆下变频器的模块后,用数字表的二极管挡测量模块内所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压,均显示正常,但P-V接线端间的阻值大于l00kΩ。用晶体管直流参数测试仪测试发现V相上管反向耐压仅为0.5V左右,再用数字表kΩ,由此判断变频器的模块已坏。
检查发现,变频器的氧化地方在b段。上电测量各个IGBT的G、E极间电压均在0.6V左右。
对新购回的模块进行“常规四项”测量,正常后装入电路,上电测量静态电压无异常,启动丹佛斯变频器试机,还没来得及测量完各相输出电压是否平衡,又显示故障代码“Err14”。停机后,测得三相输出端与电源正负端的电压均正常,难道是检测电路有误?随后多次试机发现:该变频器有时上电就出现此故障,有时上电后不久才出现故障,有时要启动后才出现故障。
由于丹佛斯VLT2800系列机器中没有输出端电流传感装置,所以其过流、短路、接地等故障均是驱动电路异常,或是IGBT导通压降检测部分异常所致,即上述二部分电路中尚有不稳定的隐蔽故障存在。
根据以往的经验,首先怀疑驱动部分有问题。此时具有示波功能的ET521A视波表就派上用场了。
使用示波功能中的单次扫描功能反复检测,后在V相上管IGBT的G-E结间检测出尖峰脉冲,上电即报故障时所测波形如上图所示,上电一段时间后才报故障时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经多次测试后发现问题竟然是b段氧化铜箔处理的不够彻底,即氧化的边缘部分仍有较大的导通电阻。幸好此部分没有完全在模块下面,从模块的镙丝安装部位缺口处将原来的细铜丝拆除,用更长的一段细铜丝(长度约为原铜丝的2倍),焊接在原氧化铜箔上。检查无误后反复上电试机,一切正常,带上负载后试机也正常。
一台三晶变频器110KW的出UP故障,经我司工程师多年的维修经验,做出一下UP故障分析如下:1、上电跳UP:①首先检查输入电源是否偏低,是否将380V的变频器接到220V的电源上(这种可能性较小);②根据F059和F084的参数来判定输入电源是否正常;③上电跳UP的话,95%都是属于输入电源偏低。
2、启动几秒钟跳UP:①首先考虑是否是继电器不吸合;②如果是大功率的机器,可让客户将电源断开,然后再重新上电,且认真听在上电的时候是否有继电器吸合的声音;③小功率机器比较难听得见,但可让客户将负载减小或者直接把电机线去掉,这样就可以判断得出是否是继电器不吸合;④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继电器不吸合或吸合触头接触不良的原因造成;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让客户试机试得太久,防止充电电阻过热,烫坏机箱或烧坏旁边的元器件。
3、在正常运行中跳UP:①首先了解是否经常出现此类情况,还是有时出现,一般在白天出现还是在晚上出现;②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有点偏低,或波动大;③查看F059和F084来判断电源电压的情况;④变频器附近是否有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频繁启动,将电源电压瞬间拉低。
因为变频器太大不好邮寄维修,后由我司的工程师上门服务 并现场维修,让客户正常适用,达到应客户急用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