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4年土壤改良剂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州已被注册作为土壤调理剂使用,1995年1月土壤改良剂作为水土保持措施助剂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并逐步推广应用。中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土壤改良剂作为土壤调理剂引入,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农业上大面积推广。
但其能显著改良土壤的能力被广泛认可,表现在土壤改良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磷、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抑制过多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以及增加农作物产量等方面。
利用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和吸附重金属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植物毒性、促进植物生长,可助力植物修复的实际应用。
土壤改良剂在土壤及水环境中对重金属离子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土壤改良剂与重金属之间存在表观吸附作用,表现为土壤改良剂溶于水后羧基、酰胺基2种活性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或氢键,并生成络合物。研究表明,土壤改良剂在溶液为弱酸性的条件下对Cd2+、Cu2+和Zn2+等吸附效果较好,而在强酸和碱性条件下较差。这可能与强酸性条件下更多的羧基负电荷被H+占用有关,弱酸性条件下H+的“占位”作用不明显。而在碱性的条件下,重金属离子易发生沉淀而导致离子活性降低。